身為內容行銷的信仰者,過往大多是以行銷圈的視野,廣告變貴了、IOS 阻擋、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等等,來談為什麼廣告不再全能,而內容行銷更重要了,但這篇文章是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,從大環境的轉變中,所觀察到內容行銷是未來行銷趨勢的端倪。
開始之前還是想提醒下,Martech 一樣是行銷的趨勢,而有科技工具的助力,行銷人可以更快速輕鬆的找到受眾,所以廣告、數據還是非常重要,但和受眾溝通還是得靠精準內容。
說完我的立場後,就趕快來看看,大環境的轉變,怎麼推動內容行銷的重要性吧。
身為消費者,在買東西前,你是不是會先上網搜尋呢?
搜尋想購入物品的相關評價、看看有沒有相關報導、更詳細的資料。
就算被臉書廣告打到,想衝動購物,也可能因為怕詐騙,又回到 Google 搜尋確認沒問題,才進行下單動作。
從我們自身的購物流程,再再的顯現出,我們對廣告不再信賴。
經歷多年的線上購物經驗,買過無數雷貨,越來越能抵擋,品牌產品頁引發的衝動性購物,我們更傾向相信口碑推薦,相信自己爬文做功課找到的資料。
而身為品牌端,面臨 IOS 的改版,未來 Cookie 的消失,追蹤消費者數位逐跡的方式漸漸失靈,下個階段與消費者的溝通,更該順應著消費者的習慣,提早布局內容行銷,用能解決問題的內容、有價值的內容,吸引關注。
說不上砸錢,但身為自由工作者要花不少錢在學習上,偏偏市面上的實戰行銷課都不便宜,如果選到不適合自己的,錢花下去覺得很冤枉,不一定是課程不好,只是不適合當時的你。
所以我分享老闆的電商求生實戰班,會把重點擺在讓有需要、在觀望的人確定這是他要的。
如果看完這篇文,你認為課程跟你想像的不同,省下這筆錢,花在更有價值、更需要的事情上,這筆錢才花發揮它存在的意義呀~
好的。廢話不多說,馬上進重點。
做電商的人都懂的黃金公式是,營收 = 流量轉化客單價。
客單價可由商家主導,轉化是有流量才有資格談,所以流量就成了創業睜開眼,行銷人的每一天,時刻追逐的目標。
雖然數位廣告解決了流量問題,你要多少有多少,只要花錢買就有,初期廣告費很便宜錢賺得快,但走到現在,廣告費不再便宜,光是 2017 年的報告 Facebook 的曝光成本就成長了 122%。
讓廣告成為公司的一種毒,不吃沒業績,吃了又怕虧錢。
要開啟一個新事業,或突破既有事業的營利瓶頸,除了狂操廣告,從更高的格局來看,才是當前的解藥,具備獲客策略佈局的思維,刻意打造多個獲客管道,降低對廣告的依賴,並透過營運提升每個客戶的貢獻度。
以下內容是我上完,商業思維學院—產品經理學程 Stanley 老師的課程,結合個人的實戰觀點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