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碎碎念
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更新部落格,這兩年多都在做些什麼,有空再寫一篇文章跟大家更新。
這兩年多我主要的工作是海外商業開發,今年我回到行銷主管的職位,也因為有了不同的工作經歷,看待行銷有更多不同的視角,接下來會督促自己慢慢回歸寫作分享。
(進入正題)
拜網路和社群的發達,現代每個人都能跳脫公司成為個體,打造個人品牌,並依靠著個人品牌,做出和其他人的差異性,連過往傳統的工作,像是醫生、律師、治療師、分析師等複雜的專業,都努力的經營個人品牌,試圖將複雜、難以理解的知識解釋清楚,形成自己的差異化。
怎麼將複雜的知識變簡單,提供讀者價值,成了創作者、文案師都在努力的課題,但到底該怎麼做?
我自己服務過一些原本不懂的專業領域,像是加密貨幣的領域、房地產領域、製造業等,一開始都需要大量吸收,內化相關的知識,再轉譯給一般讀者,讓他們可以輕鬆的聽懂看懂。
在過程中,大量觀察別人的轉譯方法,怎麼聽了覺得合邏輯、有道理又能一聽就懂,總結出 4 個重點,分享給你。
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曾說過:「閱讀標題的人數是閱讀內文的 5 倍,如果你的標題沒有吸引到受眾的目光,就相當浪費了80% 的廣告費!」
讀者從看到文,到決定要不要點文章閱讀,據說中間只有幾秒,也就是說如果標題沒有吸引住讀者,你花了兩週、一個月生產的內容,都失去了意義。
所以花時間打磨標題,是創作者、行銷人必然要精進的課題。
這篇文章將分享,我結合實戰和閱讀學習中,累積出對標題的觀點,以及 25 種標題範例,和 100 個範例。
1.追蹤我的 IG:wifi_wang9
2.標記 2 個想提升下標力的朋友
3.分享貼文到限時動態,並標記我
4.我將私訊連結,讓你輕鬆學下標
鎖定我的文章,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週五直送信箱!
創作是孤獨的,你必須關起門來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,萃取心中所思所想。
創作是孤獨的,沒有編輯的創作者們,更需要嚴格的自我把關,以秉持自己的創作品質。
創作是孤獨的,開始時只能悶頭前進,直到發到市場上才能聽到回音。
在創作衝刺的過程,初期不少人想透過頻繁的更新,帶來關注,這麼做不是沒道理,有許多成功案例,YT、TIKTOK 都有許多日更創作者,因此爆紅。
但頻繁更新的路上,會遇到一些阻礙,其中最致命的問題,不是產出卡關,而是產出的品質將起伏不定。
為了衝量,犧牲了質,這邊不討論這麼做值不值得,成功的機率有多大。
今天想討論的是,如何在任何更新頻率下,做好自己的編輯,確保產出品質的方法。
我提供 10 個重要的 Checklist ,你可以用這份為基礎,再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,成為創作發布前的檢核點,為你的創作好好把關。
想看更多創作錦囊文,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週五直送信箱!
還沒有創作方向,但想開始累積創作的經驗,透過輸入輸出來加深學習,課程心得是一個很適合的練習題。
但上完一門課,圍繞著講師的內容,人人都能寫心得,所以寫心得不難,難在怎麼寫出自己的風格。
避免心得文,淪為單純筆記,只是複製講師的內容,而是將心得文站在自我學習,展望到為個人品牌打基礎,我們該揣摩的是,怎麼寫出你的個人特色,一看就知道這是你的作品,寫到明明很多人分享,但讀者只想看你的觀點,寫到連老師都想轉分享,讓你的心得文,達成讀者、寫者、講者都有所收穫的三贏局面。
在過去幾篇文章分享後,不少夥伴傳訊息回饋,他們想從課程學習心得開始,慢慢累積創作。
但上完課收穫很多,不知道怎麼開始寫,或上完覺得收穫滿滿,也說不出更多觀點,所以特別從這個主題切入,想跟你分享一些我的觀點,希望能幫助你從原本的筆記,邁向講師都想轉分享的心得,做為你創作的一個小小里程碑。
最常讓創作者,暫停創作的原因,是因為手上沒題目。
沒題目就要在想想,一旦開始”想想”,就很容易不了了之。
相反的想持續創作,首先要讓手上題目夠多,所以我們就來看看,為什麼會有題目不足,以及怎麼找到滿滿題目。
手上題目不足,背後牽扯了 2 個原因,包含:
沒有持續耕耘的寫做方向,就很難圍繞相同主題大量創作,把「特定標籤」貼在自己身上,難以形成在該領域的影響力,所以擁有足夠的題目非常重要,有夠多題目的狀況下,不但可以保持創作力,也因為累積可以形成影響力,是創作者們在一開始,就該關注的課題。
上面提到題目不足有兩個原因,但今天這篇文,會聚焦討論如何解決,找到主攻領域,卻不知道怎麼延伸題目的狀況,你該怎麼應對,該怎麼從一個主題,延伸出多個題目?
創作不難,難在走去創作的路上。
手腳好像被綁上千斤萬擔,內心中的天使與惡魔來回拉扯,如果你有以上症狀,不是你咖麻走不過去,也不是你意志不堅,更不是你寫不出來,而是寫作本身就是極度消耗腦力、心力、體力,需要用盡全力,寫完血糖會急速降低的運動。
如果你知道一件事,一旦開始做,卻不一定能做完,心情會挫敗,不敢輕易開啟。
如果你知道一件事,一旦開始做,沒這麼快完成,還可能座到腰酸背痛。
正常人都想逃避這樣的事,偏偏創作就是如此。
有一個方法,可以降低以上的寫做痛苦,在佛教中叫入定,西方稱為心流。
進入入定或心流時,你腦中雜念會變少,心念都集中在一點上,非常平靜的做著或不做任何事,因為非常專注,而忘卻時間的流逝,專心一念的享受在眼前的事物中。
創作有沒有機會,能養成快速進入心流、入定狀態呢?
以下我會提供幾個簡單做法,試著運用看看,讓自己走去創作的路上變短,不用辛苦的從電視、手機中抽離,拖著沉重的步伐,而是可以馬上進入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