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內容行銷的信仰者,過往大多是以行銷圈的視野,廣告變貴了、IOS 阻擋、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等等,來談為什麼廣告不再全能,而內容行銷更重要了,但這篇文章是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,從大環境的轉變中,所觀察到內容行銷是未來行銷趨勢的端倪。
開始之前還是想提醒下,Martech 一樣是行銷的趨勢,而有科技工具的助力,行銷人可以更快速輕鬆的找到受眾,所以廣告、數據還是非常重要,但和受眾溝通還是得靠精準內容。
說完我的立場後,就趕快來看看,大環境的轉變,怎麼推動內容行銷的重要性吧。
隨著科技發展數位行銷獲得許多科技輔助,但影響消費的關鍵仍是最傳統又樸實的「文字影響力」。
當今行銷能透過數據的運算找到精準的受眾,觸及客人不再是大海撈針的探險,廣告投放也越來越精準,但這並沒有讓所有品牌的業績節節高升,實際上科技只是輔助,要改變消費者的決策行為,關鍵還是回歸根本的廣告文案內容,是否打動人心,能點出消費者的痛點與需求。
親身經歷
在零廣告預算,缺乏曝光資源的狀況下,透過用心設計的廣告文案,切入消費者內心的痛點與需求,獲得別人投放廣告後相對應的業績成效。
這篇文章我將分享撰寫廣告文案的步驟、臉書廣告高點擊率的秘訣。
如果你也有廣告文案的需求,繼續看下去吧~
身為消費者,在買東西前,你是不是會先上網搜尋呢?
搜尋想購入物品的相關評價、看看有沒有相關報導、更詳細的資料。
就算被臉書廣告打到,想衝動購物,也可能因為怕詐騙,又回到 Google 搜尋確認沒問題,才進行下單動作。
從我們自身的購物流程,再再的顯現出,我們對廣告不再信賴。
經歷多年的線上購物經驗,買過無數雷貨,越來越能抵擋,品牌產品頁引發的衝動性購物,我們更傾向相信口碑推薦,相信自己爬文做功課找到的資料。
而身為品牌端,面臨 IOS 的改版,未來 Cookie 的消失,追蹤消費者數位逐跡的方式漸漸失靈,下個階段與消費者的溝通,更該順應著消費者的習慣,提早布局內容行銷,用能解決問題的內容、有價值的內容,吸引關注。
拜網路和社群的發達,現代每個人都能跳脫公司成為個體,打造個人品牌,並依靠著個人品牌,做出和其他人的差異性,連過往傳統的工作,像是醫生、律師、治療師、分析師等複雜的專業,都努力的經營個人品牌,試圖將複雜、難以理解的知識解釋清楚,形成自己的差異化。
怎麼將複雜的知識變簡單,提供讀者價值,成了創作者、文案師都在努力的課題,但到底該怎麼做?
我自己服務過一些原本不懂的專業領域,像是加密貨幣的領域、房地產領域、製造業等,一開始都需要大量吸收,內化相關的知識,再轉譯給一般讀者,讓他們可以輕鬆的聽懂看懂。
在過程中,大量觀察別人的轉譯方法,怎麼聽了覺得合邏輯、有道理又能一聽就懂,總結出 4 個重點,分享給你。
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曾說過:「閱讀標題的人數是閱讀內文的 5 倍,如果你的標題沒有吸引到受眾的目光,就相當浪費了80% 的廣告費!」
讀者從看到文,到決定要不要點文章閱讀,據說中間只有幾秒,也就是說如果標題沒有吸引住讀者,你花了兩週、一個月生產的內容,都失去了意義。
所以花時間打磨標題,是創作者、行銷人必然要精進的課題。
這篇文章將分享,我結合實戰和閱讀學習中,累積出對標題的觀點,以及 25 種標題範例,和 100 個範例。
1.追蹤我的 IG:wifi_wang9
2.標記 2 個想提升下標力的朋友
3.分享貼文到限時動態,並標記我
4.我將私訊連結,讓你輕鬆學下標
鎖定我的文章,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週五直送信箱!
創作是孤獨的,你必須關起門來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,萃取心中所思所想。
創作是孤獨的,沒有編輯的創作者們,更需要嚴格的自我把關,以秉持自己的創作品質。
創作是孤獨的,開始時只能悶頭前進,直到發到市場上才能聽到回音。
在創作衝刺的過程,初期不少人想透過頻繁的更新,帶來關注,這麼做不是沒道理,有許多成功案例,YT、TIKTOK 都有許多日更創作者,因此爆紅。
但頻繁更新的路上,會遇到一些阻礙,其中最致命的問題,不是產出卡關,而是產出的品質將起伏不定。
為了衝量,犧牲了質,這邊不討論這麼做值不值得,成功的機率有多大。
今天想討論的是,如何在任何更新頻率下,做好自己的編輯,確保產出品質的方法。
我提供 10 個重要的 Checklist ,你可以用這份為基礎,再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,成為創作發布前的檢核點,為你的創作好好把關。
想看更多創作錦囊文,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週五直送信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