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很多創作前輩都說,創作初期文章沒人看也沒關係,重點是你要有累積有成長。
但老實說沒人看的文章,那些辛苦付出的努力、熬夜的耕耘,就好像在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一樣,感覺還是挺難受的對吧?
如果用一些方法,能幫已經很努力的你,加速找到讓文章被看見的方向,相信創作路上,因為有鼓勵跟肯定,你會更有動力走下去。
方法不是只有苦寫,聰明一點的方法是存在的,但也不輕鬆,你需要的至少點滿 3 種技能,也是在寫作 9 步驟中,我背後會使用到的技能,底下我會分別跟你說明。
爆文必備:心智圖

爆文的基本條件 —— 文章邏輯清晰。
你不會看到前後邏輯不通的文,被廣為流傳,如果有,那很可能是被罵。
想要文章邏輯清晰,是創作者在創作的一開始,心中就已經理出清楚的架構,能把自己腦中抽象的想法,轉化為具體的文字、步驟、方法,讓閱讀者看的懂,還能跟著用。
這中間知識的萃取,我最常用心智圖這項公句,把架構、點子逐一歸納,心智圖也是許多企業愛用的邏輯分析、資訊分類、整理法,操作上容易上手,但能否透過心智圖,將複雜的資訊一一釐清,統合零散的點子,形成企劃、核心價值觀,就需要反覆的練習。
爆文必備:筆記管理

之前我在文章中提過,那些讓人驚艷,看完佩服連連的文章,都有一個共同點。
它們會適時的在文章中,安排金句、名言、故事,來增添文章的豐富度。
我以前一直百思不得其解,為什麼作者有這麼多金句可以說!
現在我倒是懂了,當你讀的書夠多時,你就有 50% 的機會能擁有這些素材。
但為什麼不是100%呢?我都看到了耶!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筆記管理。
回想一下,當你在看書時,看到一段好故事、好句子,你會怎麼做?
你會劃線,把書折起來,作為標記,然後就放著。
除非是電子書,否則讀實體書時,很難養成將筆記在電腦化的習慣,畢竟這個過程相對麻煩,你要一邊翻書,一邊打字紀錄,所以大多數的人,看了就過了,素材也飛了。
但對創作者而言,你怎麼管理筆記、內容、素材,如同我前面所說,能增添你文章的豐富度,就會成為你能否寫出爆文的關鍵之一。
分享我最常使用的寫作工具 — Notion。
除了寫作介面看起來舒服,因為有資料庫、表單等功能,我也會把相關的靈感清單、內容素材整併在上面。
整理資料是創作者的重要功課,有時候你未必文筆比別人差,只是資料比別人少,導致相同的主題,你明明很用心,但讀者還是比較愛另一篇。
所以別讓管理筆記、素材,成了你在創作上的競爭弱勢,這件事需要時間累積,也需要好好學習,該如何管理你的創作寶庫。


爆文必備:視覺圖
我得說,我討厭做圖,對我而言太難了,討厭到可以拖延將近一周,但我知道我非做不可!
現在最多年輕族群愛用的 TIKTOK,初期的影片長度限定只有 15 秒,研究顯示建議,臉書廣告投放的影片以 30 秒為佳,這些數劇在在的說明一件事。
現代人極度沒耐心,內容開頭沒有先引起他的興趣,後面再好也沒人在乎。
而視覺化的圖片,就像一篇長長文章的「吸睛15秒」,當你到各種管道宣傳時,不管文章多有料,還是需要先克服大眾沒耐心的特點,先努力讓他停下手指與目光。
所以很多爆文的起點,不是來自內容很讚,是來自先讓人看到圖片,並且覺得「不明覺厲」。
這很現實,但也很合理。
我相信你選擇看資訊的判斷方式,也很常是來自於圖片的精美度、資訊是否與你相關,所以換個角色,今天你是創作者,能將文章視覺化的圖,就是你吸睛的重要武器。
甚至要到社群宣傳的話,視覺圖的重要程度和標題根本是相同等級!
寫作爆款捷徑,你說快嗎?
在創作上,你一輩子的功課是大量的學習輸入,這些都是你創作最基礎的觀點、養分、素材來源,但能不能變成爆文,就需要加一點技巧、方法,做出讓這道菜,更和大眾胃口的調味。
上面說的 3 大技能,有筆記、有架構,還有做圖,這些獨立又專業的領域技能, 一個創作者該怎麼具備?
第一個作法是時間的累積,加上勤奮的學習,透過持續摸索、爬文、試錯,慢慢找到以上3大技能,你獨家研究的方法。
第二個做法是,讓已經花了大把時間跟精神,甚至是金錢試錯的前輩,來和你分享,不過這種做法,你要個別尋找相關領域中可靠的大神,並且購買 3-4 種獨立內容的課程,有機會組合出最適合你的方法,我自己也很愛這樣玩,但也有可能,因為個別課程不是以創作為主,你無法馬上學以致用,幫助你寫出爆款文章。
好在最近職涯實驗室推出,專為創作者打造的知識內化力學程,裡面涵蓋了我上面所談到的 3 種技能+1 種高效筆記法,並且是請各領域的專業講師來分享。
倒數 12 天報名截止,現在優惠價 2,499元,用折扣碼:WIFI500,再折 500 元!!!
講師名單和課程內容都很吸引我,但更吸引我的是,上課寫作業就有機會,賺回學費,最高拿回 2800 元(倒賺?),如果以前考試有這種機制,我一定會認真上課!

最後我想分享一個觀點,學習知識的方法很多,但為什麼要花錢學?
成為自由工作者後,我深深有感,少了公司的支持,每一份成長都要為自己耕耘,沒人會投資我,我只能投資自己,再努力把它賺回來。
也因為每一分努力都源於自己,讓我更知道,擁有知識要付出的代價並不低,很多人的知識,就算不是上課買來的,有一個固定的標價,也是他實際用錢去創造實踐機會,這個金額都不太低,好比他拿著錢去創業嘗試,或是他用青春加班奉獻 5 年,才換得的寶貴知識體系。
我可以不花這筆錢,但我就只能透過上述的方式,來換得知識,其實還是得把錢花出去自己試錯,加上付出大量的時間,來換得我要的知識,這樣想想,錢錢真的只是變成我喜歡的樣子,它在課程、自己試錯、時間、金錢中,不斷的做輪替變化,讓我們有更多的學習和成長。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幫我分享出去,讓更多在創作的人一起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