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拜網路和社群的發達,現代每個人都能跳脫公司成為個體,打造個人品牌,並依靠著個人品牌,做出和其他人的差異性,連過往傳統的工作,像是醫生、律師、治療師、分析師等複雜的專業,都努力的經營個人品牌,試圖將複雜、難以理解的知識解釋清楚,形成自己的差異化。
怎麼將複雜的知識變簡單,提供讀者價值,成了創作者、文案師都在努力的課題,但到底該怎麼做?
我自己服務過一些原本不懂的專業領域,像是加密貨幣的領域、房地產領域、製造業等,一開始都需要大量吸收,內化相關的知識,再轉譯給一般讀者,讓他們可以輕鬆的聽懂看懂。
在過程中,大量觀察別人的轉譯方法,怎麼聽了覺得合邏輯、有道理又能一聽就懂,總結出 4 個重點,分享給你。
大局觀
先不要管怎麼輸出,才能讓外行人搞懂。
先從根本想想,我們都是怎麼學習一個新知識的?
我認為成人要快速學習一個新知識、新領域的重點是,是否擁有該領域的大局觀。怎麼說呢?
大局觀的概念跟主題式學習,在你腦中編織出一個知識網有關。
讀片面的知識,我死背硬記就是很難記得牢,尤其是現在工作繁忙的狀況下,腦容量更是有限,要記住某件事,最簡單的方法是靠因果、原理來記得 。
一件事、一個東西,透過了解因果跟關聯,能夠更輕鬆的記憶,所以向外行人解釋該領域的大局觀很重要,就像在他面前攤開一張圖,清楚說明單一元素之間的因果、關聯。
舉例:向外行人說明大局觀
一開始接觸幣圈時,我花很多時間爬文理解,搞懂也經過實際操作後,才更恍然大悟,幣圈運作的大局觀。
我才發現大多教學文,是著重在怎麼操作,很少解釋整體運作的流程、原因。
所以我就寫了一篇文,來向超級新手解釋,也跟我媽口頭說明一次,連他老人家在聽懂大局觀之後,總算聽懂,不再將幣圈等同比特幣等同詐騙(笑)。
用比喻
要解釋一個對方不知道的東西,最簡單萬用的方法就是,用它已經知道、認識的東西來類比。
用「具象」比喻「未知抽象」。
用「已知」比喻「未知」。
要先確認你的讀者理解哪些已知,從這些已知當中,尋找適合的比喻素材。
舉例:如何用比喻讓媽媽理解加密貨幣
前面先給了大局觀後,要解釋細部每個名詞的意涵,就很適合用比喻的方法。
好比,加密貨幣在轉帳的過程,需要輸入一長串的數列,從 A 點轉到 B 點。
一開始把錢轉來轉去,我超緊張,深怕錢轉不見(這是有機會的),後來我才搞懂這個動作,就很像我們都有很多個銀行帳戶,我從玉山轉到台新,再轉到中國信託,那串長長的數列,就是每個帳戶的地址,而因為每家銀行提供的商品、服務不同,我會根據現在哪家有好活動、優惠,就把錢移過去(完全沒有忠誠度)。
拿傳統金融的名稱,來比喻幣圈的名詞,經過解釋,我媽也懂為什麼要註冊這麼多個交易所,以及把錢轉來轉去的原理。
說故事
在下標這篇文章中,我分享過。
神經經濟學家 Paul Zak 做過一個實驗。他發現讓受試者抽血,並觀看一個小男孩,因腦癌而生病的影片,相比沒看過影片者,看過影片的測試者,更願意捐錢給素未謀面的陌生人,或重病兒慈善團體,而且願意捐獻的金錢數量,和他們大腦分泌的皮質醇和催產素濃度,呈現正相關。
「故事可以藉由改變人類大腦化學物質,進而改變人類行為。」
故事就是一個巨大的比喻,要讓外行人理解一項陌生的知識,要將故事背景設定在已知的事物上,讓外行人更易於理解,另外也因為是故事,在說明上可以少掉很多聽不懂的名詞,降低對方先入為主就不想聽、沒耐心聽的心態。
舉例:向外行人說故事
你有看過一些投資理財相關的書籍嗎?
很多書裡面有三分之一的篇幅,都在講"故事"。
對我而言不看故事也能啃,有時甚至覺得故事好囉嗦呀,但我相信對剛接觸理財的人而言,透過一個故事,讓他了解某些觀念,會是更直觀的呈現方式。
像是一本經典的德國兒童小說《小狗錢錢》,被翻譯成多國語言,儘管是童書,也被做為許多成人學財商的典範,透過虛幻的故事,讓人一步步在讀故事的過程,理解財商的重要,像是怎麼儲蓄、怎麼處理負債等。
如果你對怎麼將複雜的事物變簡單,闡述給外行人理解,想更深入研究,推薦你可以多看投資理財相關的 Youtube、書籍。
創名詞
讓外行人理解新知識的方法中,我自己最喜歡創名詞這種手法。
創名詞,可以說是比喻的昇華版本,把一段概念,濃縮成一個名詞。
這聽起來還是有點難懂,舉個例子比較快。
玻璃天花板:我們常聽到職場的「玻璃天花板」,這個詞在課本上,還會特別做名詞解釋,就是一個經典的創名詞,將女性有升遷瓶頸這件事,濃縮成一個名詞,稱之為「玻璃天花板」。
小確幸:村上春樹在雜誌專欄隨筆《蘭格漢斯島的午後》發明了一個詞小確幸,做為那個篇章的題名,裡面分享了他在生活中看見,微小而確實的幸福,像是看到內褲整齊得收在衣櫃裡,這種微小的事情。
一開始看到新名詞,或許不明其意,但在解釋後,就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收穫,可以帶給讀者驚喜,所以在解釋一件複雜的事時,試著把一個概念,變成一個名詞吧~
鎖定我的文章,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週五直送信箱!
總結
透過以上的方法,解釋複雜的知識,讓外行人更無痛、輕鬆的理解,最後分享幾個要注意的事項。
- 比喻的方向,要是讀者理解的,可不能找一個讀者不懂的來借鏡。
- 比喻不能過於拐彎,不直觀,讀者會難聯想到、連結上。
- 故事開頭簡單,但要巧妙地收回跟你想傳達的觀念不謀而合,需要精心的規劃,一不小心就會寫歪。
不管是在工作上需要,或是經營你的個人品牌,必須學習將複雜的知識變簡單,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到你~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幫我分享出去,讓更多在創作的人一起進步。
我不是最厲害的,但我願意花點時間,把我知道的整理出來,分享給你, 希望你我都能透過創作,飛向自由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