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缺工時代,越來越多人才從體制內出走,追求自我的實現與自由,加上資本熱錢流動導致企業快速擴張,人才市場上供小於求,和供需無法匹配條件的狀況,讓優秀求職者的談判籌碼大於徵才公司。
求職者透過轉職追求薪資大幅度的成長,市場上對特定職位的行情價也越來越模糊,能力超強就是王牌嗎?坐地喊價是否能成功?在面試談薪水時,人資在評估的是什麼?該沙盤推演哪些問題,才能讓這場交易順利成行?
以上分享我的觀點。
昨天以 TYCIA 臺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 夥伴的身分,參與數位職涯博覽會,協助履歷健診,健檢一個下午講到喉嚨痛。沒有超級豐富的職場經驗,不過在思考自己職涯的重大抉擇時,讓我深度的思考職涯發展,現在身兼招募,看了幾份履歷,稱不上多懂職涯,但在自由工作、求職、招募用人,不同身分的切換,有些小小心得想分享。
人人都在討論區塊鏈,區塊鏈中的 NFT 從投資變成風潮,大型公司的加入,創造更多相關的人才需求,加上高薪的條件,讓許多求職者開始思考,自己是否該轉職到區塊鏈產業,搭上這波順風車,拚一波提早退休?
區塊鏈產業無疑是當前站在風口上的豬,大品牌釋出加入消息,圈子內的瘋狂行情,讓許多品牌都想沾個邊,為自家打造行銷話題,帶來更多相關人才的需求,加上人才供小於求,產業紛紛祭出高薪挖腳,但身為求職者轉職除了選對賽道,更需要根據自身的狀況,包含所處的產業、個人專業、個性等多方條件做中長期的評估。
2021 下半年開始,區塊鏈資訊透過 NFT 大量出圈,因為明星、KOL的參與宣傳,以及驚人的獲利與價格,讓這個原本小眾的領域開始席捲大眾,也引發了經常觀注時事、趨勢的行銷人們,開始對這個領域產生好奇,是什麼東西可以引發熱潮,佔據版面?
經過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,2022 年區塊鏈的威力就實現了幾個月前,我與朋友的玩笑話「未來行銷公司都要會出 NFT 」。
網路上越來越多繪師、合約工程師需求,專案誕生後緊接著需要行銷的人才,經營社群、活動、規劃等等,但行銷人到底要怎麼進入這個圈子?在這個圈子內做行銷,和原本有什麼不同嗎?需要具備哪些知識,又有哪些專業需要補強?
身為行銷人在這幾個月中,跳入從 0 到 1 和團隊一起籌備 NFT、Gamefi 項目的過程,團隊中有幣圈老手,也有和我一樣來自其他產業的夥伴。
從中我觀察到行銷人在幣圈中的優勢,也從我的經驗中,釐清行銷人進幣圈有哪些該補足的課題。
「講重點好嗎 ?」「所以你想表達什麼?」
聽到這句話的當下,自信心大概先碎滿地了,接下來該講什麼,早就拋到外太空,忘個一乾二淨了。
工作不累,累的是跟人跟人的互動延伸出的,總總情緒勞動。
常常聽到別人對自己說,講重點好嗎,配上他不耐煩的表情,隱約的白眼,久而久之開口的可怕程度,就如同要對付蟑螂。
但表達是一種能力,越是不使用,就越容易喪失,失去表達的空間,會讓工作者與升遷加薪越來越遠。
該怎麼在職場上,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,避免不敢開口,一開口又討罵的惡性循環,成為人人都需要重視的議題。
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,先換個視角思考,你如此盡力、努力的說話,為什麼對方聽不到重點?
會讓人感到,說話沒邏輯有兩個原因。
在聖誕、跨年的節慶中,一頓又一頓的宵夜中,累積回不去的體重,在我還沒回過神,就看到很多人紛紛貼出自己2021年度新目標。
雖然一直吃,但我也有邊看邊想,去年我第一次做完整的目標設定,今年是第二次,這中間的許多經驗跟成長,從新手到老手(?),從設定目標就卡超久,到剛剛只用30分鐘就完成。
今年再來一回,讓我對目標設定產生新的體會跟想法。
用新手到第二輪上手的角度來分享。
1.為甚麼初次目標設定很難,該怎麼克服?
2.為何目標最終無法達成?
3.我們該用甚麼心態看待目標設定?
當時採用OKR法來設定年度目標,對於沒規劃年度計畫經驗、公司沒使用過這套制度的人,光在O目標設定就搞不定。
搞不定的原因是,我們常常誤把計畫當成目標。
在沒有探究目標的前提下就開始行動,常常是本末倒置或繞遠路。
像我當時想要做好時間管理,增加休閒時間,同組的同學就說,那你做完工做時都在幹嘛,我說,找新的工作做阿,他說,難怪你沒有休息阿!
我錯把時間管理當目標,但實際上我的目標是增加休閒時間,方法應該是做好時間管理,同時好好放空自己,不要在塞新東西。
看到這邊應該就想吐血,想說哈囉在繞口令嗎?
平常沒練英文,突然要跟外國人說話,瞬間腦袋轉不動,只能靠比手畫腳,大概就是沒做過年度目標規劃,突然要做的感覺。
精進行銷能力、加強寫作能力、學習投放廣告、搞個副業、學投資,一大堆東西,聽起來對人生都很有幫助,但要選的時候,卻不知道該用甚麼依據來篩選。
正向思考不容易,負向思考很簡單。
想想這一年當中,有哪些事情你氣個半死、有哪些事情你重複的抱怨,如果解決這些事,對你而言是不是2021就有突破性的成長,把他們通通寫下來,轉換成你今年度的目標。
像這樣,我去年想累積產出,但是在工作、兼職、學院學習之下,累積產出完全被我拋諸腦後,整個2020我都一直煩惱這件事,心底想說,可惡這個目標都沒達成。
所以今年在思考年度目標時,我認為累積產出還是很重要,加上去年的經驗,我更知道怎麼達成。
再舉一個例子,假設你2020年跟另一半感情比較不穩定,一直在吵架,讓你上班也沒辦法專心,如果你很重視這件事,可以把它列為你2021的年度目標。
建議,從生活中尋找痛點,把這些血淚之痛當成你明年想要解決的目標,為了更好的明年,為了不要再遇到相同的問題!
把痛點轉換成目標,列了一大堆想解決的問題,最終我們只能夠選擇三件最重要的事情。
為什麼會請大家只選三件事呢?
因為人的一天只有 24 小時,睡覺佔掉 8 小時,一件事以 8 小時為單位,你可以做三件事。
選到 3 件喜歡重要的事,你會持續忙的充實滿足,不是在瞎忙。
學習刪除放下的過程,審視每件事對你來說的重要程度、優先順序,從自己對事務的取捨,讓你由理帶外,有外到內,從新認識自己一次。
新手在設定目標的時候,沒有過往可參考經驗,部分的人會高估自己。
包含,能力、時間、自制力上的高估,可能一週只能運動一次,但一年之初熱血之際,自信爆棚的寫下我會一週運動五次,因為還沒有開始,把問題想得過度樂觀(以上都在說我)。
今年學乖了,不對自己亂開支票,許一些辛苦一點,但能達成的願,比較實際。
發自內心騙不了,隨波逐流走不久。
目標,不發自你的內心想要時,會發生我 2020 相同狀況,想要累積產出卻失敗。
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,只知道這件事很多人都在做,好像很重要,別人做我也想做,可是當面對工作、生活中,各種事情一直擠進來時,我沒辦法排除萬能去達成它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一再的推延目標,很可能你還沒找到,非做不可的理由。
最終你會發現這些目標,失敗的機率高達 100% 。
回歸到選3件重要的事,並且盡可能把項目切小,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,記得給自己獎賞
就算是馬拉松選手,也要給自己設下一個又一個的小小里程碑。
一年的時間,似乎可以許一個大願,進行過程中發現,天阿~整件事要耗費的精神比原本預想更多,我們容易把目標想得遠大,可是不懂的把它拆解成小單位,在一年當中分配自己逐步去完成。
1.開始的那刻很痛苦,啟動難度超高,光想到整個計畫就頭大。
原本想到一次要寫2000多字,2-3小時就不想打開電腦….
但經過今年,我開始找到方法,把流程拆解得更細,今天完稿的文案工作,只花一個多小時。
2.目標遠大,在執行的過程中,看不到盡頭,沒有休息時間,過於疲憊又忘記給自己獎賞,導致自己沒有持續下去的動力。
把工作拆細,同時記得給自己犒賞,完成一篇文就休息一下吃個巧克力,看你喜歡甚麼就用它犒賞自己。(但要注意體重)
如果有時光機,寫給一年前的自己,我會給當時的自己這些建議,提給大家參考。
放下完美主義,別想破頭了,不知道目標該怎麼設定,先用我說的抱怨法來找到目標。
當然你還是可以憑直覺,但你一定要做目標設定,讓明年的你可以復盤自己的進度,儘管這一年,你可能覺得自己有點瞎忙,有點不知所措,但沒有關係,只要有複盤檢視自己的機會,這份目標就發揮最大價值了。
一開始成為自由工作者,靠各位大恩大德的介紹案子,活了下來,可是每天都忐忑不安(焦慮炸),因為自由工作者本身是服務的提供者,是客戶的專案PM,也是客戶的手、腦幕僚,同時還兼自己的商業開發,需要挖掘客戶、提案簽約等。
知道自己缺乏業務經驗,擔心未來談不到案子,當時看到大人學的「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作法」,儘管收入不穩定,還是勇敢給它刷下去。
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明智的決定,幫助我釐清知識工作者的客源經營模式,與一般商開的差異。
疫情推了遠距工作一把,從2020開始,身邊有不少朋友從公司上班到在家作業。
初期滿心歡喜,後來越做越不對勁,文字、電話溝通佔據上班時間,平常在公司,一句話就搞定的溝通,現在卻來回20則訊息,忙到6點才發現,還有好多工作沒完成,哀嚎著希望趕快恢復上班。
在我轉為自由工作者初期時,一樣是遠距工作,卻沒有痛苦的溝通問題,因為不處理高複雜度的工作,像是專案排程、進度追蹤、年度規劃等等,只需處理低複雜度的工作,沒太大的溝通困擾,工作都能順利溝通,如期完成。
這邊要聲明,所謂低複雜度,不是指這件事很簡單,而是指交付物明確、單一。
例如:一篇文章、一檔行銷活動、一張活動圖等。
規範非常清晰,規模相對小,也沒有模糊的範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