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缺工時代,越來越多人才從體制內出走,追求自我的實現與自由,加上資本熱錢流動導致企業快速擴張,人才市場上供小於求,和供需無法匹配條件的狀況,讓優秀求職者的談判籌碼大於徵才公司。
求職者透過轉職追求薪資大幅度的成長,市場上對特定職位的行情價也越來越模糊,能力超強就是王牌嗎?坐地喊價是否能成功?在面試談薪水時,人資在評估的是什麼?該沙盤推演哪些問題,才能讓這場交易順利成行?
以上分享我的觀點。
昨天以 TYCIA 臺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 夥伴的身分,參與數位職涯博覽會,協助履歷健診,健檢一個下午講到喉嚨痛。沒有超級豐富的職場經驗,不過在思考自己職涯的重大抉擇時,讓我深度的思考職涯發展,現在身兼招募,看了幾份履歷,稱不上多懂職涯,但在自由工作、求職、招募用人,不同身分的切換,有些小小心得想分享。
人人都在討論區塊鏈,區塊鏈中的 NFT 從投資變成風潮,大型公司的加入,創造更多相關的人才需求,加上高薪的條件,讓許多求職者開始思考,自己是否該轉職到區塊鏈產業,搭上這波順風車,拚一波提早退休?
區塊鏈產業無疑是當前站在風口上的豬,大品牌釋出加入消息,圈子內的瘋狂行情,讓許多品牌都想沾個邊,為自家打造行銷話題,帶來更多相關人才的需求,加上人才供小於求,產業紛紛祭出高薪挖腳,但身為求職者轉職除了選對賽道,更需要根據自身的狀況,包含所處的產業、個人專業、個性等多方條件做中長期的評估。
2021 下半年開始,區塊鏈資訊透過 NFT 大量出圈,因為明星、KOL的參與宣傳,以及驚人的獲利與價格,讓這個原本小眾的領域開始席捲大眾,也引發了經常觀注時事、趨勢的行銷人們,開始對這個領域產生好奇,是什麼東西可以引發熱潮,佔據版面?
經過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,2022 年區塊鏈的威力就實現了幾個月前,我與朋友的玩笑話「未來行銷公司都要會出 NFT 」。
網路上越來越多繪師、合約工程師需求,專案誕生後緊接著需要行銷的人才,經營社群、活動、規劃等等,但行銷人到底要怎麼進入這個圈子?在這個圈子內做行銷,和原本有什麼不同嗎?需要具備哪些知識,又有哪些專業需要補強?
身為行銷人在這幾個月中,跳入從 0 到 1 和團隊一起籌備 NFT、Gamefi 項目的過程,團隊中有幣圈老手,也有和我一樣來自其他產業的夥伴。
從中我觀察到行銷人在幣圈中的優勢,也從我的經驗中,釐清行銷人進幣圈有哪些該補足的課題。
想從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?為自己工作,而不是為別人作嫁,享受生活自主條配的自由。
但光是每月的基本生活開銷,就是讓人無法辭職的壓力,深怕少了固定薪水,收入不穩定,月底只能吃土?
一年多前,我是一個 90 後上班族,在無心插柳,抱持試試看的心態下,辭去工作成為自由工作者,在短短 3 個月內,幸運的讓收入翻 2-3 倍。
這中間我做對了什麼?讓自己持續的有案子,安全從上班族轉換到自由工作者。
收入變高是很棒,但這中間又面臨哪些考驗,讓人身心靈陷入低潮?
在達成收入目標之後,自由工作者又該追求什麼?
以下內容,是我這 21 個月以來,遇到的各種困境,以及親自實踐過的方法,與你分享。
每天醒來,我們都有無數個選擇題,但你知道嗎?
成年人 1 天要做大約 35000 個決定
也就是說,扣調睡覺 8 小時,清醒的時候,每小時要做 2187.5 個決定
有意識的、無意識的,要做的決定多到不可思議,誰都想找到,能做出明智決定的方法,最好能又快又精準。
關於選擇,網路文章、書籍的主流建議,常建議你列出這件事的好壞、優缺、機會成本等。
進階的做法是,請你想想如果是 5 分鐘、5 個月、5 年後、10 年後,自己會怎麼看待這個決定,又或是換位思考,你會怎麼建議你的朋友。
上面的方法我都用過,實際的狀況是,遇到選項少的題目,像是要選 A 工作或 B 工作哪個好,確實可以幫助自己理智選擇,但如果是人生的發展,我面對的不只是 A 和 B 的選擇,而是一連串 ABCDE 的選擇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