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簡單理財金錢心理 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心得書評|從思維擺脫窮忙,平衡工作和生活

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心得書評|從思維擺脫窮忙,平衡工作和生活

by Wifi
一週工作4小時

一週工作 4 小時的作者,和我們一樣沒有富爸爸,我們為自己的生計負責,在追求更好的職位,更高收入的路上,失去了一些東西,曾經我覺得這是一種必然的選擇,但過著只有工作的生活,只剩空洞的眼神,看著存款的數字,沒有讓人更快樂。

  

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時,我習慣看書,接收新刺激,碰巧看到一週工作 4 小時這本書,其中一段讓我印象深刻。

  

作者寫到:「我覺得自己未來會成為另一個大胖子,開著因為中年危機而買的紅色BMW敞篷車。

只要看看那些年紀比我大十五、二十歲的同行,不論在相同的業務主管或創業者,就知道我的未來,我被嚇壞了。」

   

你是不是也曾經,看著前輩們,一邊想著,這就是10年後的我嗎?

有點抗拒,又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
一週工作4小時這本書,教你如何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富人生。 

一週工作4小時在說什麼?

圖片來源:Unsplash

一週工作 4 小時的作者,Timothy Ferriss 早期是個創業家、投資人,曾經是 Uber、Shopify、Evernote 等多家新創的早期投資人。

但一開始也是上班族的他,在被工作塞爆的巔峰期,發現自己的薪水僅高於總機,他毅然決然,決定辭去工作。

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,隨著事業的起飛收入水漲船高,是該開心的好事,但創業後他還是陷入一天工作超過 12 小時的疲憊狀態,他再也受不了,決定開始做出改變,免得自己有精神問題。

  

他狠下心,訂了張歐洲的單程機票,不再天天回 Mail,不再積極追著客戶跑,不再為工作而工作,他多了更多彈性的時間。

多出來的時間,讓他可以追尋自己的夢想,他成了超級協槓青年,身分多到令人瞠目。

   

  • 普林斯頓大學客座講師
  • 全美武術散大冠軍
  • 日本馬術工件手
  • 台灣MTV霹靂舞舞者
  • 香港連續劇演員
  • 愛爾蘭板球選手

   

他替自己的生活狀態,取名為「新富族」

新富族提倡退休想做的事,現在就即刻開始做。傳統觀念下認定,有錢才能過得像富翁,因為一般人會有時間和金錢的限制,但作者都一一想辦法克服,也將自己的做法轉化為方法論,寫成這本書。

   

他是怎麼做到的?我會用 3 個段落,擷取我的心得和書中內容來說明。

改變定義

從小我們被灌輸,要努力工作,賺錢後才能好好享受人生,不好好工作,就沒有收入,過安穩的生活。

  

畢業後,進入職場開始工作,以追求收入成長為目標,不停的往前衝,過程中,一點一點的捨棄了夢想、快樂、冒險,不知不覺中,枕頭上多了些頭髮,我們不再和鏡子裡的自己對視,因為自己似乎也成了,小時候不喜歡的大人。

   

但我們會這麼做,是有原因的,因為傳統的世界觀中,只有好好工作,擁有更多的財富,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,而作者改變了這些既有的定義,重新看待工作和收入,開始有了全新的世界觀。

其中兩個影響我最大的核心觀點:

   

做得少不代表懶惰

公司的制度,讓我們陷入用時數,交代成果,但作者的觀點認為,我們不該被工作時間框架,重點是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,是否有價值有意義。

  

試想一下,如果沒有被規定上班時間,一切以績效和成果為導向,一項任務你能 2 小時搞定,或是要用 8 小時搞定,都是你的選擇和本事。

而你也會更努力想盡快搞定,因為剩下的時間,可以自由運用,做你想做的事。

所以不論你目前是上班族,或是自由工作者,都別被時間制約你對努力的想像用績效誠實的面對自己吧。

   

相對收入重要於絕對收入

作者的這個觀念,其實就是在說,單位時間的收入,比總收入來得重要,怎麼說呢?

  

假設A的月薪是 6 萬,B 則是 3 萬。

乍看之下 A 的收入比較高,但如果看「相對收入」則是 B 比較高。

A 每天工作 10 小時,一個月工作 20 天,換算下來,每小時時薪是 300 元。

B 每天只工作 4 小時,一個月工作 15 天,換算下來,每小時時薪是 500 元。

  

在作者的觀點中,收入和時間是同等重要,甚至時間的自由勝過於收入,有些工作雖然不難、不複雜,卻還是佔據了時間,讓我們少了自由,自我探索、實踐,感受快樂的機會。

所以作者提倡,追求單位時間的收入提高,比追求整體收入的提高,更有意義,人也會活得更快樂

   

小結

大多數人包含我,從小可說是根深蒂固的認為,努力工作就是乖乖去上班,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想要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生活,就要從思維上開始轉變,作者透過上述的觀念倡議和轉換,再分享如何進入行動方案。

    

訂閱創作錦囊、學習新觀點

減法運動

圖片來源:Unsplash

「完美不是沒有什麼好加,而是已經沒有可刪的」—— 小王子作者 安東尼 · 聖修伯里

    

對於工作的態度作者認為,無須做得更多,不要拉長工時,而是用減法思維,確保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的,且是有效率的。

 

作者分享,過往他是個工作狂,習慣用工作量來衡量自己的表現,就算有休息時間他也會繼續工作,似乎得了一種不工作會渾身不對勁的病。

  

這樣的狀況,我在某段時間也深刻有感,只要停下來就會一直思考,我還能做什麼,我應該多做一點呀,更痛苦的是在身體累了想休息時,心裡反而產生一種自責的壓力,難以得到平靜,也是在那段時間遇到這本書,帶我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。

    

書中作者分享,當時他每天工作 15 小時,凌晨打電話到英國,早上處理美國的業務,半夜在和日本、紐西蘭客戶聯絡,某天他看到 80/20 法則後,他問自己 2 個問題,這 2 個問題讓他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和事業:

  • 我 80% 的問題與苦悶,是哪 20% 造成的?
  • 我 80% 的期望與快樂,是哪 20% 造成的?

  

他發現原來大多的困擾,只來自於一部份的客戶,而大多的快樂,也只來自於部分的事物上,所以作者開始進行工作和生活的全方面減法運動,刪去讓他心煩的任務,留下對收益最有貢獻的主要客戶,減少雜事困住他的時間,讓自己能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任務上。

   

甚至他不惜提高別人找到他的門檻,來降低訊息的干擾,拒絕不必要的會議。

  

作者的減法方式對一般人來說是極端了點,但值得反思借鏡的是,現代人的困擾不是選擇太少,而是選擇太多了,多到不知道怎麼選擇,導致我們習慣把生活中很多事情當做必須,不停的替自己追加任務,完成了一件事,就急著再做另一件。

  

但冷靜下來盤點後你會發現,不是每件事都這麼重要,非做不可,有時候只是焦急、焦慮推著我們行動,透過減法運動,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彈性運用,打造自己的個人事業,才是邁向新富人生的第一個行動。

自動入帳

作者提議減少雜事,排除不喜歡的工作,可是刪不掉的工作,該怎麼辦?

作者建議我們外包吧!

   

就算是超喜歡的工作,工作內容中還是會有討厭的、不擅長的部分,只是佔比多寡而已,而在處理不擅長的、重複性高的工作時,容易產生情緒勞動,影響心情的工作,因此提倡應該享樂的作者,建議把這些事外包給其他人替你完成,大幅的提升你的效率和品質。

  

你可能會想,我賺得不多,為什麼要外包?

我的體會是,外包的目的不只是因為工作多,需要人手幫解套,更深層次的意義是,學習放手、學習管理、學習訂定工作流程。

花錢買的不只是當下的時間解放,還有這些文件資產累積,和自我心境的調適。

另外,作者在書中也大力提倡販售商品,但不是賣實體商品,而是販售最低風險的資訊商品,也就是現在常見的課程、電子書等,因為這些商品可以變成自動入帳的系統。

一週工作 4 小時心得總結

圖片來源:Unsplash

作者的新富族理論乍看之下很炫炮,但再看一次後,我認為整本書背後是一個以使為終,及時行樂的工作態度。

  

作者以使為終的地方在於,既然未來目標就是退休享樂,現在就可以馬上開始啦,而每一個工作安排也都在為退休布局,慢慢打造可以自動化收入的方式。

認真想想,如果能提早達成,為甚麼要等到 60 歲才退休,如果可以提早實現夢想,為甚麼要等呢?

  

而及時行樂的觀點,作者提倡的是找到你喜歡的事情,想辦法販售相關產品你將會賺到錢,同時你不會覺得自己在工作,既然你不是在工作也無須等待退休,但作者非常強調,賺到錢後,要記得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盡情享樂!

對於各個上進的工作狂來說,休假真的需要被提醒(汗)

   

最後,本書中,有兩個提問,帶給我重大啟發,想分享給你。

  1. 如果完全不會失敗的話,你會選擇做什麼?
  2. 如果你的帳戶內有一億美金,你平常想做什麼?

   

在我的兩答案中,兩個答案是有高度關聯性的,我會繼續做我現在在做的事,接案做行銷、經營個人的部落格,不過做的規格一定不同。

因為有錢可以將次要工作外包出去,多出更多的時間,去做我現在礙於金錢門檻沒時間、沒本錢去做的事。

光是透過改變思維所得到的上述結論,讓我更加確信,我要極力避免把時間都拿來接案工作,要為自己保留經營個人品牌、學習輸入輸出的時間,因為這是我未來想做,現階段也最樂在其中的事。

  

也別過度受限於收入的高低,試著去體驗有錢後想做的事,好比旅行、學新東西,因為理想的生活不該等到有錢後再開始,這樣辛苦工作階段的自己,將會累積大量的不快樂在心理和身體,而且我相信當你生活得更豐富,每天是快樂期待的,也會更有生產力和好運氣!

   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幫我分享出去。

我不是最厲害的,但我願意花點時間,把我知道的整理出來,分享給你, 希望你我都能透過創作,飛向自由 。

  • 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周收到我的新文章
  • 看更多圖像化的寫作、行銷知識追蹤我的 IG 
  • 想聽我念笑話,聽我的 PODCAST 真誠到你會怕

鎖定我的文章,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週五直送信箱!

訂閱創作錦囊、學習新觀點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